服务热线:0372-6825862
培训一部:134-0380-9176
培训二部:158-2468-5901
传真:0372-6825866
邮箱 : hqqyxjy@163.com
10月28日上午
xi**总书记
来到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
xi**总书记走进展馆
依次参观了“千年旱魔,世代抗争”
“红旗引领,创造奇迹”
“英雄人民,太行丰碑”
“山河巨变,实现梦想”
“继往开来,精神永恒”等展览内容
xi**总书记在青年洞强调: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永远震撼人心
红旗渠精神永在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xi**
10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xi**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这是28日上午,xi**在安阳林州市红旗渠青年洞考察。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红旗渠修建过程中
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
经过1年5个月的奋战
将地势险要、石质坚硬的岩壁凿通
这个输水隧洞被命名为青年洞
青年洞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
进口左侧为一条深沟,崖壁陡峭
西侧是一崖壁,像“弓”形
如同鬼斧神工一刀切
素有“小鬼脸,顶着天
山高鸟难飞,崖陡猴难攀”之称
也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
工地的青年们一致表示: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
坚决拿下“小鬼脸”
1961年7月15日
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奋战
青年洞终于凿通
红旗渠渠线
由此往前延伸了最艰难的616米
为何修建红旗渠
历史上林县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地方翻开县志从1435年到1949年的514年里有记载的旱情就有104次其中大旱绝收38次“人相食”现象更是达到5次之多
红旗渠纪念馆中就记录了其中一些惨状:明万历15年,地震一日三次夏大旱,秋无禾,冬饥,人相食;明崇祯13年,大荒斗米银一两三钱,人相食;清乾隆23至25年大旱,人相食;清道光14至17年连年荒旱,人相食:清光绪2年至4年自二年以来岁已不丰三年春日无雨,麦未种四年春始雨谷禾方生受饥,人相食,人之死者大约十之有七矣……
合涧镇小寨村有两块分别立于大明正德二年和清光绪六年的石碑虽相隔三百七十五年记述的内容却都是当地旱灾的景象
“人口无食,十室之邑存二三夫卖其妻,昨张今李父弃其子,此东彼西食人肉而疗饥,死道路而尸皆无肉冬至春,春而夏人之死者十分有七矣”
因为缺水
林县人很少洗脸和洗衣服一盆水往往是老人洗了孩子洗洗来洗去还是舍不得倒掉放到一边澄清留着下次再用大多数人只有在过年过节走亲串友时才洗手、洗脸换上件干净的衣服
因为缺水村里谁家添人进口给孩子取名也要带上一个水字希望可以沾点水气
1959年全国性大旱席卷而来这一年林县河水断流井塘干涸已经建成的水渠根本无水可引掘山泉打水井,地下不出水砌旱池挖水窖,天上不给水修水渠建水库,依然蓄不住水
1959年10月10日河南林县县委召开会议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
林县人民带着“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信念开始了自力更生的修渠之旅……
吴祖太是红旗渠工程股副股长负责工程设计
吴祖太资料图
1960年3月28日傍晚刚下工的吴祖太端起碗筷准备吃饭一位村民急匆匆地跑来说王家庄隧洞顶部出现了裂缝吴祖太放下碗筷就走
没想到进洞不久塌方忽然发生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
吴祖太那时年仅27岁与他的未婚妻薄惠贞在四天前刚举办了婚礼
令人难过的是这样的牺牲不止一次
鸻鹉崖位于林县与平顺县交界处的山西境内地势险恶但却是红旗渠的必过之地
为了打通这道天险施工队在山顶打下3根钢钎组成的绳桩人系绳索在上无寸物可攀、下无立足之地的峭壁上凌空施工,抡锤打钎
在这段工程中一共出现3起重大伤亡事故鸻鹉崖的重大事故给人们敲了警钟如果继续施工必须想办法除掉山崖上松动的石头
腰间的“带子”
这时候一个人主动请缨成立除险队为太行山上的修渠村民排除艰险
他就是任羊成他身高不到一米六体重不足百斤干的却是除险队队长
有一次
虎口崖需要除险老人们劝他别去,太危险但他却义无反顾冲上前去只想着快点除掉摇摇欲坠的石头害怕石头砸到其他工友他来回飞荡多少次险些撞上崖壁
突然凹檐顶掉下一块石头把任羊成砸得几乎昏过去
用手一摸才发现
几颗牙齿横在嘴里一阵麻木鲜血顺着嘴角流下来他掏出手钳拔掉牙齿、吐出血沫忍着巨痛一直坚持到完成任务从崖崭下来
工地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除险英雄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
他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他曾在石碓里被埋了十个小时还因麻绳磨断坠崖正巧挂在一个树杈上
成天在崖间飞来荡去他的腰间被勒出道道血痕
血肉模糊地粘在身上连衣服都脱不下来
久而久之伤痕磨成老茧就像一条缠在腰间的“带子”
据红旗渠志记载十年工程期间先后有81位村民牺牲最大的60岁,最小的17岁许多人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
其中有一位名叫张运仁的工人上渠三个月
就被石头砸中牺牲了
张运仁去世后他的妻子赵翠英把他们年仅13岁儿子张买江送到了修渠工地
去到工地前,母亲对他说:
“你爹没有修成渠就走了你去就得把水带回来带不回来水你就不要回来了”
从此张买江开启了修渠之路红旗渠修建了10年张买江在红旗渠工地干了9年
他是修建红旗渠时工地上最小的建设者之一但张买江偏要捡重活儿干每天走七八十华里在各工地之间穿梭母亲给他做的布鞋不到一个月就穿破了脚底磨出血泡
干活和摸索中他学会了石匠、铁匠、木匠技术并成为民工中的技术骨干
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通水
次年4月红旗渠修到了张买江的家门口——桂林镇南山村张买江随着奔流的渠水跑回家“娘,我把水带回来了!”
母亲赵翠英的泪水夺眶而出坐在池塘边看着渠水哗哗地流进池塘里整整看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张买江第一个从池塘里挑了满满一担水母亲高声念叨:“孩子他爹,孩子把水带回家了你放心吧!”
一家三代的坚守
如今张买江的儿子张学义也加入到了管渠、护渠的工作之中他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我们这一代把渠修好了你们这一代一定要看好渠,护好渠,管好渠,用好水为老百姓办事”
红旗渠的建成形成了引、蓄、灌、提相结合的水利网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
红旗渠总干渠从一座村庄旁绕过(2019年7月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红旗渠一条“人工天河”是这些比山石还坚韧的人
用近十年时间削平1250个山头打通211个隧道让长达1500公里的“天河”
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
2021年红旗渠精神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xi**
来源:共青团中央
扫一扫公众号
扫一扫微信咨询
扫一扫微信咨询